为贯彻落实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铜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我市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市于去年8月正式印发《鹰潭市铜产业创新券实施办法(试行)》。铜产业创新券是我市首次出台的创新券制度,由市政府向我市铜企业免费发放的权益凭证,用于鼓励本市有产品研发、技术攻关需求的铜企业,向先进铜产业研究院购买科技服务。2019年10月,首批14个铜产业创新券项目正式获批立项,包括鹰潭市众鑫成铜业有限公司铜杆上引生产指标跟踪系统项目等6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和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5G手机导热管用大径厚比无氧铜管生产关键技术的优化项目等8个技改项目。铜产业创新券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铜企业借智引才,助推了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点定位,建立工作新模式。一是完善平台建设。鹰潭市政府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研究院以建设成为“一区两中心三基地”为出发点,以铜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制约鹰潭市铜产业发展技术问题为落脚点,切实推动了我市铜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平台链深度融合,加快了铜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健全规章制度。我市先后出台了《鹰潭市人民政府江西理工大学共建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方案》《鹰潭市铜产业创新券实施办法(试行)》,定义铜产业创新券为政府向我市铜企业免费发放的权益凭证,用于鼓励本市有产品研发、技术攻关需求的铜企业(含其他有色金属企业),向先进铜产业研究院购买科技服务。这是我市首次出台创新券制度,既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产业与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的具体实践,也是政府产业扶持资金效能最大化的典型示范。三是高位部署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市工业大会、重点工作调度会等多种场合多次调度铜产业创新券工作,并要求铜产业创新券工作做实做细。我市专门成立了由工信、财政、科技、先进铜产业研究院组成的铜产业创新券管理办公室,多部门联动工作有利于创新券工作高效、合法、良性运作。
瞄准重点领域,积聚建设新优势。一是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先进铜产业研究院与洪达自润滑轴承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摩擦系数极低的高性能铜基钢背自润滑轴承、与江西康成特导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微合金化高强高导铜合金线,项目通过工程化研究实现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该产品打入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外高端市场,显著提高鹰潭铜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二是研制了一批高端新材料。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和5G领域的发展,研究院与耐乐铜业联合开发了高质量热管用大径厚比无氧铜管,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荣耀5G手机。根据国家对污染排放总量逐年减少的要求,研究院与鹰潭盛发铜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用于镀锡铜线的新型环保助焊剂,生产成本低、烟尘排放量少、对环境友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开发了一批生产信息智能化系统。源广顺铜丝智能测径及防错系统、众鑫成铜杆上引生产指标跟踪系统和毅鹏智能科技基于视觉定位的移动式镀锡线盘上下料机械手等技术,将为企业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用工成本。
激活市场活力,明确发展新方向。一是撬动企业创新资金投入。此次获批立项的14个铜产业创新券项目都将获得50万元创新券额度,共计700万元,撬动企业创新资金投入2370万元。铜产业创新券的设立金,前所未有地激活了铜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了企业对技术创新、智能改造的信心。二是聚集人才要素。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铜加工团队、智能制造团队和智慧工厂团队的老师(常驻与短驻老师共31人)与保太集团、江南新材、广信新材、耐乐铜业、众鑫成铜业、瑞鑫铜业、凯安智能等20家左右铜企业开展科技合作,16名博硕士生常驻相关企业,为扎实推进合作项目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信息化智能化显著。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院企实质性合作关系,形成较完备的产业创新链。红旗铜业、众鑫成铜业、凯安智能等37个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应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化装备435台,其中贵溪冶炼厂、三川智慧、广信铜业等7家企业列入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全市现有高新技术铜企业48家,相较去年增加了12家,铜精深加工比重达47%,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